2025年9月1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召开。本次大会旨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推动非遗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王晓峰同志代表第二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对五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并提出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五年来,协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把握非遗保护的时代意义、文化价值和实践要求,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走非遗社会化保护之路。面对发展中的多重困难,协会理事会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的信念意志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搭建工作平台,培育品牌活动,凝聚行业共识,着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走深走实,着力创新非遗传播方式,着力培育非遗年轻人才队伍,着力研究非遗保护发展趋势,努力加强自身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协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影响力、凝聚力、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圆满完成本届理事会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协会工作新局面。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王晓峰连任协会会长,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连任协会副会长。
曹洪欣,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药学类总主编,《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主编。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科技司司长。
现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
主要从事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治疗心血管、肾病等疑难性疾病与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主持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16项。主持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被评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被俄罗斯授予国际合作发展奖、俄罗斯自然疗法学会授予盖伦奖章。编著、主编《中医心悟》《中医养生大成》《温病大成》等著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