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中国,人人享有健康,既是国家、社会和医疗卫生行业的责任,更是每个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强化人人是维护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实现从被动治病向主动维护健康转变,全面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水平和能力。”
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影响个人健康与寿命的诸多因素,其中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8%取决于医疗因素,7%取决于气候因素,60%取决于自体康复因素(生活方式等)。
“人体蕴含着强大的自我康复能力,即中医强调的‘正气’。《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强弱是维护人体协调平衡状态的前提,邪气的盛衰是致病的条件。”曹洪欣说:“60%的自我康复因素主要包括饮食、起居、劳逸等生活习惯,以及情志因素、外邪侵袭(病毒、细菌感染)等。”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曹洪欣认为,从中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理论体系分析,每个人都应在出现不适感觉(包括身体、精神上的异常感觉)时,及时分析病因及早调理,而不是等到疾病形成了才去找医生。
“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早期干预、及时调理,使个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这是十分先进的理念。”他强调。
从中医对养生保健与亚健康调治方面的作用来讲,其可将慢性病控制在疾病发生之前,将传染病控制在感染之前,这是中医在医疗实践中不可替代的优势。众多的心理疾病也常常可以通过中医药调理,达到较之西医治疗更好的状态。
“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要‘治未病’,用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维护个人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这也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体现。”曹洪欣认为,维护全民健康,既是党和政府的期望,也是中医药人的使命,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健康管理从家庭做起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每个人的健康,每个家庭的健康,都是健康中国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家庭中都要有自己的健康管理员,时常督促家人维护健康,包括体格检查与身体调理等事宜,这有利于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曹洪欣认为。
“作为中医,我非常注重和谐家庭的内外环境建设,我的健康养生观点是从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开始形成的,也建议大家都能够了解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知识和实践来维护自己健康,构建起适合自己家庭的养生保健模式。”曹洪欣说:“平时家人有小恙,如情绪不佳、睡眠不实、精力不足、消化不良、咳嗽、头痛等,都可以通过食疗、中药泡茶、中成药等调理治疗,以避免小恙形成疾病。”
他建议,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与个体化诊疗和“简、便、验、廉”等优势,国家应逐步形成“家庭养生保健防病-门诊治病防变-住院治疗急病、重病和大病”的共识,构建“家庭-门诊-医院”合理分工的中医医疗保健模式,改革医保政策,鼓励民众选择家庭与门诊中医药治疗,大力发展中医家庭医生与门诊治疗服务,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中医药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要真正实现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健康,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每个公民的健康素养,这是一个国家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这就需要国家把提升公民健康意识、知识和能力作为卫生与健康政策宣传的重点,同样也需要公民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与能力,努力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保健模式。”曹洪欣认为。
据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模式包括顺应自然、形神共养、饮食有节、起居规律、劳逸适度、情志调畅、提高适应能力、中医药调理等。除此之外,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以及针灸、推拿、导引、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让每个人都具备一些必要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防患于未然,是维护健康的关键。”曹洪欣强调。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既能治病,也能食用,只是很多人不清楚,或者没有合理地运用。比如绿豆、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玫瑰花等等,它们既是食物又属于中药,因为有偏性而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如果人们知道了食材的偏性,并针对自身体质合理食用,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曹洪欣举例说。
党中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曹洪欣认为,如何发挥中医药在维护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人民健康的精华,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疾病防治与康复、健康养老等方面优势作用,是建设健康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国家、社会与人民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曹洪欣,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肾病等疑难疾病有较深造诣,医德医风得到社会和患者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