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结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能力建设十分必要,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结合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迫在眉睫。
中医认知疫病的诊疗模式,在疫病流行时期,对易感人群、无明确病因而有异常症状、体征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疫病的病患能够有效干预。这也是中医面对不明原因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在明确致病病原体之前,能有效防控疫情的优势所在。然而在肯定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作用的同时,我国疫情防控中还是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薄弱,尚未形成中医药及时介入防治一线的体制机制;二是中医药防治疫病队伍建设薄弱,高水平防疫专家不足;三是中医药防治疫病方法技术发掘利用薄弱,中医药优势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维护国家安全与民众生命健康、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高度,建议把建设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结合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作为当前国家“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立足中西医优势互补,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防治作用的疫病防控法制、体制与机制建设。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中医药防治疫病作用的发挥;全面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中医药防治疫病能力,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中西医方法并用、防治结合、优势突出的疫病防控体制机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充实中医药专业人员的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医药知识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各种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控能力,形成完善的突发疫情防控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立足防治结合、防控与早期干预并举,及时有效控制突发疫情。中医防治疫病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发掘中医药防治疫病精华,传承利用中医药防治疫病方法,对易感人群、密切接触与疑似病人,选用中医药内服、外用等防治方法,提高人体抗疫能力。
三、立足提高中医药防治疫病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条件建设。加强教育、医疗、预防与科研融合,大力培养中医药防治疫病专业人才,加强中医古籍防治疫病精华的发掘研究与基于经典名方中药防治疫病新药研发,提高中医药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中医药成为防治各类疫病的不竭动力;加强国家与地方公共卫生体系中医药防治疫病能力建设,把中医药防治突发疫病作为首选方案之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加强传染病院、综合医院以及二级以上西医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以适应健康中国建设与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需求,为中华民族与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曹洪欣会长: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国家公卫体系
- 人民日报海外版:擦亮中医药非遗金字招牌
- 经济参考报专访曹洪欣会长: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 凝心聚力,创新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2020年度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庆祝建党百年专题片: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 加强协调指导,推进中医药非遗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 中医药非遗项目体验暨义诊活动,为丹寨非遗周添光彩
- 首届少数民族医药非遗论坛举办,专家学者为少数民族医药非遗保护传承“把脉开方”
- 贵州省政协举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题讲座,曹洪欣应邀作专题报告
- 关于举办“云上中医药非遗影像展”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3-09 08:56来源: 文汇报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