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中医药非遗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我会专家畅谈落实王晓峰会长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 2020-10-23 16:54来源: 本站

10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贵州丹寨举行。会议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当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image.png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发表讲话

王晓峰会长表示,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系统性保护、科学性保护时间并不长,但影响很大、成效显著。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成就,得益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广大非遗人对事业的热爱与无私的奉献。新一届理事会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广泛吸纳会员,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分会,构建非遗保护共同体。二是关注会员和非遗人的关切,即聚焦归属感、影响力、荣誉感、学习机会、经济效益等。三是找准协会定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发挥好协会作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行业的桥梁作用。四是牢牢守住保护和传承的底线,从保护对象、保护方式、学术研究上下功夫。五是以“非遗+”的优势走强强联合之路,让生活更美好,让旅游更快乐,让生命更长青。六是加强协会党建工作,坚定政治方向,在守正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发挥协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王晓峰会长强调:非遗要让生命更长青。健康是人们最朴素、最基本的追求,备受各阶层的关注。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以传统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为指导,通过运动、方剂、熏沐、针灸等疗法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医药委员会在协会的领导下,将大力推动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普及,让这些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更好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用传统医学理论在当代的传承实践,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围绕落实王晓峰会长讲话精神开展讨论,部分专家就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image.png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教授:王晓峰会长报告中指出“非遗让生命更长青”。这正是我们中医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建设好中医药非遗家园,使中医药非遗人有荣誉感、归属感,积极创造机会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非遗服务能力,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使中医药非遗“活”起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秉承“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发展理念,为建设健康中国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常务副经理宋春生研究员:王会长的报告令人鼓舞,指明了非遗协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我们中医药委员会要紧紧围绕协会的重点工作,积极调动各位委员专家的积极性,发挥中医药优势,建设好中医药非遗保护发展平台,使这个大家庭和谐、奋进、有为与担当,为中医药非遗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image.png

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阶: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王晓峰会长讲话精神,按照中医药发展规律与特色优势,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希望中医药非遗保护工作能为中医药发展助力,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吉林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隋殿军教授:学习王晓峰会长的讲话很有感触,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中医药非遗保护尤为重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传承,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及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王会长的讲话非常精彩,为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明确了路径。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贯彻落实,大家要共同努力把中医药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乌兰教授:王晓峰会长讲话内容全面、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各民族非遗的肯定和鼓励,使我们对非遗工作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下一步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一点想法:一是在谈非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重视它的社会效益,因为咱们的非遗项目有些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一般,而社会效益巨大,例如蒙医的火针和整骨的社会效益有以下6个方面,1、为消除患者病痛做出贡献,2、减少手术的高额费用,3、减少不必要的医用高值耗材,4、极大的降低患者就医的费用,缓解看病贵的负担,5、骨折患者免去二次取钢板的手术风险和费用,6、减轻新农合和医保的支付费用,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中医药非遗疗法是政府承担得了、医保支付得起、百姓能看得起病且放大医改惠民效果的有力手段。它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患者健康后,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作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力度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希望协会也能到内蒙古举办一些活动,我们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协助工作。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山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陶功定教授:自然界生长的中药是物质的,但是按照中医的理论进行配方组合,将它造福于人类却是非物质的。中医的医术本质上体现的是仁术,将中医的医学思想进一步挖掘和发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内容。中医的全部理论和技术贯穿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就是将人类和生存环境作为共体,突出生存环境对人类存在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的健康就是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与良性互动,这是传统中医学独特的生存智慧,应当很好的贯彻和发扬,因为它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真正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王晓峰会长领导下,一定能为国家非遗保护体系的构建及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承德医学院原校长张树峰教授: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保护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更好地维护人类的健康。我觉得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开展专题讲座,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当好接班人。也可以在西医院校开展相关宣传教育,让西医院校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热爱中医,从中医文化中获得人文情怀,让医学和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医德品质、人格魅力。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教授:中医药非遗保护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传承,没有传承也就没有中医可言,更不可能有中医的精华;因为没有全面的传承,我们没有机会去认识精华,进而也就无从守正创新。二是要保护,建立让中医发挥作用的良好的保护机制,这应视为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三是发现和挖掘,重视发现和挖掘是中医药人的使命,应当赋予他们行使这项责任和使命的相应便利。我切身感受到许多宝贵的东西正在遗失,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传承保护,我们将愧对中华民族的先圣先贤!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李先加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中医药委员会,是不断完善中医药包括我国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和利用非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非遗”传承发展的有力保证。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医药,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推动我国民族医药尤其是“藏医药浴法”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在传统藏医药学中类似于像“藏药浴”这样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并能够造福百姓的又是医学和人文融合的非遗方面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说在藏医教育领域中,传统树俞教学法、经典背诵法、经典辩论法、传统的感恩教育法即入学和毕业典礼模式等;在诊疗技术领域,藏医火灸、藏医刺血、藏医的尿症以及不同药物的炮制工艺等等,我们要去挖掘、传承、保护的内容非常丰富。相信在王晓峰会长的带领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益德成(天津)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卫东:全国非遗十类项目中,传统医药类最具品牌影响力,全国137项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益德成是唯一被评为国家级保护研究基地项目。然而在保护发展中困难重重,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护传承这个项目,传承人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构建成良性循环,形成有利于有效项目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依法得到保护和基本的尊重,发挥优势作用,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教授:王晓峰会长指出,从事非遗工作要有情怀。对历史的情怀,对民族的情怀,对家国的情怀。具体到我们从事的专业,就要有中医药情怀。王会长强调,让中国非遗走进国际舞台,通过各种方式塑造新时代非遗影响力和非遗人的新形象。那么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也是重要的抓手。王会长期望,非遗要让生命更长青。大力推动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普及,让这些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更好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中医药大有作为。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王凤兰:近些年,我一直从事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对非遗深有感情,对王晓峰会长的讲话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生命观、养生观、疾病观、诊疗观、制药观以及用药观念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核心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要在这些方面发力。对已经形成有文字记载的内容要提升整理挖掘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无文字记载,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调研与建档记录,实现非遗抢救性保护的目的。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陶唐导引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严蔚冰:中医药发展遇到了百年难得的好机遇,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也迎来了大好时机,做好做强中医药非遗项目是关键,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实施“中医药研培”计划,目前传统手工艺领域在研培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中医药非遗也可以借鉴并推进实施。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刺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非遗要活起来,活就是贴近生活;非遗要亮起来,亮就是时尚的标志;非遗要站起来,站就是守正创新;非遗要动起来,动就是时代的标杆;非遗要飞起来,飞就是自信的力量。同时,我们应该深思:非遗不要陷入自娱自乐的游戏中,那样只是俗文化的延伸而非高雅的品质;非遗不要焦虑似自求自证的烦恼,那样只是传承阶段性成效而可持续发展受阻;非遗不要停止根的探索,那样五千年的术还未到尽头,未来文明社会发展需要非遗。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原副院长郭艳幸:王晓峰会长的话高屋建瓴,说出了我们非遗人的使命与责任,非遗是国家的瑰宝,只有活起来,大家动起来,在各自的行业发挥传承弘扬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非遗项目做实做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胡昌江教授:王晓峰会长的讲话很全面,高屋建瓴,作为传承人深受鼓舞,我一定认真学习并领会精神,希望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推动下,不断扩大传承队伍,将一些值得保护的东西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603426887288313.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刘钢:王晓峰会长深刻阐述了非遗对国内外的重要影响,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及发展方向,我非常赞同。什么是非遗?如何做好传承工作?对我们中医药尤为重要,要求我们每个传承项目,都要真实,有完整的传承体系,有理论,有实践,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和发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有活力,才能得到国内外的认可,我们坚信,在王晓峰会长及中医药委员会曹洪欣会长的领导下,中医药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一定能顺利发展,造福于人民。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龟龄集”、“定坤丹”代表性传承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惠武:王晓峰会长提出非遗让生命更长青,就是要发挥传统医药非遗在现代社会价值和优势,让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以其对国人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根据王会长的要求,作为国家中医药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我们不仅要确保项目原汁原味的传承,更要普及中医药知识,认更多的人通过切实的疗效和养生效果,通过“天人合一”的中医药理论,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药的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伟大,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推动传统医药在当今社会焕发更大的活力!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主任医师罗素兰:我们要在王晓峰会长的带领下,团结各方面力量,为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事业承载使命、激发情怀,增强我们的归属感、影响力,同时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广泛的形式保护与传承中医药非遗,争取更大的空间,勤求博采,厚德济生,为全民健康长寿作出贡献。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桐君阁药厂技术负责人殷树荣:非常赞同王晓峰会长对非遗人的情怀、责任与使命的阐述,他讲到“有了这份情怀与使命,就有了方向,有了力量”,让人有一种心灵的共振感。王会长讲到的“非遗要让生命更长青”,很有感染力,这是对传统中医药价值的最好诠释。学习了王会长的讲话,作为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很受鼓舞,也感到自豪,更感到责任重大。我想我们更加强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创造更大价值,不负于先贤,更不负于时代。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贾氏点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学习王晓峰会长讲话深受鼓舞。特别是王晓峰会长提出:“我们还要逐步开展国际交流,让中国非遗走进国际舞台”,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自1994年4月赴美国旧金山参加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之后,我先后多次公派或应邀赴加拿大、新西兰、意大利、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参加国际医学会议、讲学与治病,亲身感受外国人民对中医药的热爱和期待。中医药走出国门,会成为中国新名片。作为中医药非遗传承人,我们一定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二仙膏制作技艺”保护单位——山东广育堂国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新磊:非遗技术既要传承也要创新,要让非遗技术与经营结合起来,为人民健康做贡献,又有经济效益,体现出非遗价值,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为此有五点建议:一、应加大对非遗的宣传力度,让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认识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完善措施,加大对非遗项目保护力度,使非遗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三、提高传承人地位及待遇,职称评定上应有便利政策。四、制定符合非遗发展规划的预算,保障非遗的资金支持。五、非遗技术要活起来,与健康旅游结合起来,让社会各界了解非遗,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快乐的生活,既有社会价值又有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非遗优势,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1603426912968085.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德明:全国有关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工作实施较好,但还存在重评审、轻保护现象。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对已立项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可以考虑进行全面的考评,对进一步传承保护力度不足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这项工作很及时且很有必要!同时,全国中医药院校、省市级中医院内还有较多的传承有序、临床疗效显著的医学流派和传承人,未申报各级非遗传承与保护项目,因而未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濒临失传的境地,急需挖掘、整理、保护、创新,使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中医药遗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江韩氏妇科诊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韩延华教授:王晓峰会长指出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得以传承,从事非遗工作必须要身肩情怀、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中医人,我们更应继续推进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让这一伟大事业造福于更多人民。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明雪教授:中医药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发展,要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实实在在、稳扎稳打的做好每一个项目,传承好每一门非遗技术,沉下心来探索其中的学问和奥秘;相信在穿越五千年时空的中医药非遗传承之路上,有王晓峰会长及中医药委员会曹洪欣会长的引领,有众多专家学者的戮力同心,一定会为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image.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党委书记张运克教授:中医药非遗项目需传承和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档项目”自我欣赏或寻求保护。中医药非遗项目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正如王晓峰会长指出,要通过传承培训普及,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为人民增进健康,为“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任重道远!

1603426958386425.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张天奉教授:中医药是非遗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医精华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在王晓峰会长及中医药委员会曹洪欣会长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把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更好地造福人民,为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中医智慧。

1603426934529290.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院长杨昆鹏:正如王晓峰会长所讲,传统医药非遗项目是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与实践。既要传承精华,又应守正创新,关键在于致力项目推广、造福民众,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